您好,欢迎来到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 个人中心| 设为首页| 收藏此页 | 无障碍 |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交通运输
景区联动| 凯里市:打造“交旅协同”新标杆 赋能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5年以来,凯里市立足“景城共生、交旅协同”理念,聚焦市内旅游资源与交通网络的深度融合,市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公安、文旅、凯运集团等部门及市场主体,构建多部门联动、多业态融合的市内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优化游客出行体验,实现交通保障能力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深化联动机制,筑牢市内交通保障基石。面对年均增长的游客流量,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确保旅游交通高效协同。加强部门协同。联合公安交警、文旅部门及凯运集团加强协同合作,对旅游景区交通保障开展动态调度。今年暑期以来,累计开展联合行动300余人次,保障市内路网畅通无阻。加强政企合作。市交通运输部门与凯运集团深化“政企协同”模式,建立市内运力储备库,形成“42辆高端直通车+96辆公交专线”的交通运输矩阵,实现高铁站、市内景区间无缝接驳。今年以来,景区大巴车日均服务游客超4300人次。加强执法监管。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景区执法监管。今年以来,凯里市交通运输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查处非法营运等违规行为120余起,净化市内客运市场环境。

优化市内交通网络,串联核心旅游资源。聚焦“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建设,推动景区直通车与城市公交双轨并行,覆盖市内核心景区与交通枢纽。优化线路布局。优化凯里市区公交网络,开通凯都线(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绿博园、秦汉影视城)、4路(民族文化园)、17路(下司古镇、民族文化园)等11条公交专线,日均发车1186班次,服务游客4.3万余人次,形成覆盖市内主要景区的“1小时交通圈”。优化智慧服务。持续打造景区直通车、小车小团、汽车租赁等服务平台,提升景区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实现市内景区直通车车票在12306、同程网等OTA平台一键购票,游客线上售票占所有售票总额50。今年以来,从事小车小团旅游包车企业432辆车,运输旅客达7万余人次优化便民设施在凯里南高铁站、市内景区设立10个运营服务中心及志愿服务岗,提供导乘咨询、应急帮扶等服务,优化市区2个出租车停靠点和旅游大巴专用区,落实专用停车位200余个。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市内旅游体验品质。依托互联网技术,推动交通服务从“运”向“游”升级,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体验。强化平台运营。采取“一社一中心+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即旅行社+直通车运营中心+互联网平台对景区直通车进行规范化管理运营。2025年上半年,凯里市内景区直通车累计发班3279次,输送旅客9.35万人次,营收293.15万元。强化文化融合。将苗侗元素融入候车亭、观光车设计,推出“交通+文化”体验产品,配备讲解员提供市内景点文化讲解。2024年以来,凯运集团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持续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强化闭环管理。凯里市强化“三统一、三全程”服务体系,即统一站点、时间、标识和全程导游、服务、监控,确保游客从购票到抵达无缝衔接。黔东南州景区直通车开通以来,开发旅游景区直通车30条线路,投入7至55座高端客车共计71辆,均纳入该服务体系进行管理。

彰显协同成效,实现景城共赢发展。通过系统性联动措施,凯里市旅游交通实现“零重大拥堵、零安全责任事故”,带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旅游经济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凯里市内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8%,下司古镇、苗侗风情园等景点接待量显著提升。群众出行高效便捷。市内居民通勤时间平均缩短20分钟,公交网络覆盖率达95%,形成“游客舒心、群众顺心、企业安心”的多方共赢格局。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凯里市运营的凯里高铁南站至西江千户苗寨等多条线路入选全国精品案例,有效提升“苗侗明珠•和美凯里”品牌知名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