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指导下,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在2023年度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等次第一名,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交通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大抓项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是着力争资争项。全年争取获得上级资金27.9亿元,其中危桥改造、村道安防工程等一些重点领域争取获得省级计划资金均超过省级总盘子的五分之一。牢牢把握交通运输部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契机,提前做足项目储备工作,争取天柱至玉屏、天柱至会同2条64公里出省国高纳入部级中期调整,占全省53.8%;争取G242从江长寨至洞头、G653凯里旁海至凯里等7个244公里国道升级改造项目纳入部级中期调整,占全省18.3%;争取G321从江至榕江、G356黎平至榕江2个144公里国道路面改造项目纳入部级中期调整,占全省22.5%。省厅印发的《交通运输服务从江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3—2027年)》,规划项目达17个,投资总额超150亿元,这是省厅第一次单独针对一个县制定规划。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紧盯上位规划,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级层面交通发展政策,着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部级、省级建设计划盘子。高速公路方面,配合省交建集团推进天柱至大龙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工可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审查;配合省高速集团推进天柱至会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工可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审查;积极向省厅汇报加快推进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2024年实现开工建设。普通国道方面,统筹推进G655从江下江至宰便、G653施秉张家院至杨柳塘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省公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凯里公路管理局推进G210姜家坪至大塘、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G242从江长寨至洞头公路(贵州境)、G243雷山也耶至丹寨杨武等项目前期工作。水运项目方面,研究启动清水江施洞、廖洞,都柳江红岩、都柳江永福航电枢纽,已启动项目工可编制工作。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高速公路方面,雷榕高速11月建成通车运营,剑黎高速加快推进,总体形象进度达94.3%,计划2024年6月建成通车。普通国道方面,G356黎平界牌至罗团、G211施洞至台江、G320下司至麻江大良田、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G210麻江姜家坪至大塘公路均已实现全面开工建设,其中G356黎平界牌至罗团公路已于2023年12月实现通车。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方面,与国家高速公路打捆实施的黄平谷陇至虎庄、天柱坌处至远口、黎平平寨至剑黎高速固本连接线农村道路已建成通车并完成交工验收,岑巩平庄至龙田、天柱坪地至大河边、锦屏茅坪至锦屏县城农村道路等3个项目已实现开工。农村公路方面,全州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42座、村道安防工程1212公里,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及苗岭传统村落精品旅游射线已分别于2023年4月、2023年9月建成投入运营,其中“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旅游环线列为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并被交通运输部、文旅部等6部委评选为“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水运站场项目方面,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完成主体工程交工验收,建成三板溪库区航运建设工程完善(尾留)工程;加快推进丹寨综合交通枢纽、麻江县汽车客运站工程、黄平县二级汽车站建设项目(一期)等客运站场项目;建成台江县施洞镇偏寨左、右岸等5个便民码头。
(二)坚持联动监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持续巩固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全力指导凯里市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巩固创建工作,新开通2条学生定制专线,开通凯里学院校园公交巴士,完善公交专用道的移动抓拍设备配备,新建2个公交首末站,新建7个充电站,更新维护公交站牌、公交座椅,为方便外地游客及周边群众前往观看“村BA”赛况,优化调整延伸25路公交线至台盘乡。2023年8月,凯里市被交通运输部正式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推进县级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积极指导天柱县开展“贵州省第二期县级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2023年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天柱县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公交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二是持续推进道路旅客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客运企业转型升级,强化道路运输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点到点,门到门”的道路旅客运输发展新模式,累计完成11条客运班线定制客运备案。三是持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客运资源统筹融合,鼓励和引导通行条件允许的地区,通过城市公交线路进一步向毗邻区域、郊区、乡镇、建制村等地进行延伸、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发展镇村公交等模式推动全域公交、区域公交发展。2023年,岑巩至思旸、思旸至大有、岑巩至大有的公交线及天柱至蓝田农村客运公交化线路获得州级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并开通运营。四是加强网约车行业规范管理。完成《黔东南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并印发实施,进一步完善网约车经营许可、市场准入退出及动态监测和调整工作机制。下发《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关于规范网约车经营许可和加强网约车行业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全面开展网约车运营综合执法和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聚焦涉及网约车安全的人、车、企三个核心因素,进一步强化对网约车运营综合执法和安全监管。推进网约车“一站式”信息化监管,督促网约车企业将数据对接到贵州省出租车(网约车)监管平台,实现对网约车行业人、车、户、乘客订单、投诉评价信息等数据的全面监管。五是优化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环境。为积极引导激励企业联合做大做强,2023年指导贵州黔东南州志达石化汽车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和黔东南州恒昌石油运输公司联合成立全省第二家、我州第一家金属常压罐体检测站,现已成为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认可单位,提供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检测服务,保障危险货物罐式车辆运输安全。六是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台江、从江两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以便民、利民、惠民为落脚点,加快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七是推进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全年新增及更新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1210辆,新增及更新公交车46辆,新能源占比均为100%。超额完成省厅下达“2023年新增或更新公交车、出租汽车中新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的目标。八是推进新时代“多彩贵州 最美高速”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州内辖区星级服务区、收费站认定,年内辖区共申报五星级高速公路收费7个、四星级收费站3个、三星级服务区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厕所革命”改造提升、高速公路环境卫生和文明服务问题暨广告牌专项整治等工作稳步推进;州内4对“司机之家”(肇兴、四格、温泉、兴仁)正常运转,让广大司机朋友旅途中享受到家的温暖;充电桩设施实现了辖区高速公路全覆盖,有效巩固新时代“多彩贵州 最美高速”创建提升工作成果。九是强化水上运输监管。督促第三方船检机构按照检验技术规则和序时进度推进全州船舶年度法定检验,累计检验船舶8559艘。实施水路客货监控网建设,投资258万元在三板溪库区建设信息化系统,完成17个码头、15艘船舶监控安装;根据地方需求向省级申请57个渡口、26个码头83个视频监控及71艘船舶71个摄像头安装也全部完工,实现航道和码头重点区域全过程的实时、动态、准确监控。持续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严守船舶检验关、执法巡查关、企业运营关,辖区内码头和船舶垃圾、污油水均实现闭环转运处置,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率100%,实现系统全闭环。
(三)坚持创新管养,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强化公路日常养护。落实省级养护资金3166万元、州级养护资金3683万元,各县(市)将日常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累计到位4132万元。制定《黔东南州2023年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春夏行动”实施方案》《黔东南州2023年农村公路“秋季大整治”活动方案》,督促各县(市)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专项养护,全州农村公路大扫除完成3.6万公里;完成边沟清理14924公里、杂草清除19123公里、桥梁安全隐患检查3000座,清理塌方465616立方米、挡墙修复131000立方米、路面修补204560平方米、灌缝27220米,积水点处置520处、桥梁小修140延米。二是深入推进改革试点。纳入省委深改委“一市(州)一示范”重点改革事项的“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顺利结题。围绕“路长制、美丽农村公路、创新养护生产模式、资金保障和政府考核”五个主题开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案例。“路长制”全面推行,实现“县、乡、村”三级路长全覆盖;积累了灾毁保险制、管养“双路长”制、优质资源反哺制等一批先进管养经验,凯里、剑河、榕江积极申报争创“农村公路灾毁保险交通强国全国试点”;对接省公路局在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拓展研发了黔东南州“路长制”管理模块,路长巡查等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创建美丽农村公路2158公里,开发护路员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就近就业与农村公路管护增效“双赢”;通过探索创新,全州基本建立“以市场化养护为主,多种养护模式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着力推动省、州、县三级养护资金落实,我州建立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长效保障机制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23年度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典型案例”。三是持续巩固示范创建。全州“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黎平、榕江2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是强化公路应急保畅。汛期以来,农村公路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造成路基损毁12公里41058立方米、路面损毁94公里23881平方米、桥梁受损4座、涵洞受损17道、护坡受损5处720立方米、挡墙受损168处29182立方米、坍塌方772处230120立方米,造成公路中断127条150处,直接经济损失2870万元。灾毁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投入应急抢通,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水毁抢修、灾毁治理、抢修保通补助资金共1413.1万元,治理隐患里程168.639公里,抢通125条148处。加强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1078处)处置,在隐患处两端设置爆闪灯共2156套,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通行。
(四)坚持秉公任直,执法能力显著提升。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完成执法队伍换新装、换新证,并在全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换装仪式暨比武练兵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全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夯实执法工作实效,狠抓交通运输行业整治,加强日常监管执法,加大现场巡查力度,结合行业监管职责联合公安交警等相关部门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工作,有效净化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全年道路运输执法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4468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744辆次,检查车辆109694台次,检查企业5409户次。全州组织水上交通执法检查2410次、出动检查人员15418人次、检查水运企业415家次、船舶16103艘次、航道35081公里、码头1576个次。全年办理路政案件110件,开展流动治超1628次,检查车辆12904辆,查处超限车辆353辆次,监督卸载转运272辆次涉及货物7858吨;查处非法改装车辆204辆,查处非法改装维修厂2家。落实“一超四罚”涉及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10家,货运车辆7辆,从业人员4人。
(五)坚持压实责任,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一是健全安全监管机制。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统筹局属单位安全监管力量组建安全生产工作专班,抽派业务精干的10名同志统一集中办公,统筹安排调度全局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指导全州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将安全例会提升至党组扩大会议重要议程,每月不少于一次专题研究行业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及时解决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8个督导帮扶组对16个县(市)实行包保督导帮扶,2023年督导检查有关单位703家次,排查整治问题隐患759项。二是提升行业安全监管能力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一手抓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一手抓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能力建设。组织安全管理业务知识大培训和警示教育15次,共计900余人次参与。三是抓实道路交通安全。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与公安交管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道路客运、货运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深入开展超限超载治理,与公安、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联合治超、源头治超,开展联合惩戒。深入开展运输市场整顿,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实名制售验票、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等制度,将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质量信誉考核,加大对客货运输、危化品运输等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加快实施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对现有农村公路临崖临水、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健全基础台账,定期跟进治理。深入开展推进危险化学品集中整治,组织召开全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警示约谈会,对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警示约谈。四是抓实水上交通安全。加强船舶检验工作,根据船检情况,及时下发检验船舶需落实整改工作提示,同步加强监督检查。五是加强铁路沿线民航机场属地安全环境治理。全面开展铁路沿线民航机场属地彩钢瓦、简易房、广告牌等轻质物体、公路水路与铁路并行交汇地段防护设施、地质灾害、高大危树等危及铁路机场运行安全的隐患排查治理,加快积极推进沪昆普铁线路封闭建设。全州累计排查发现问题隐患77处,已整改77处,整改率100%。六是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印发《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督促交通运输行业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着力确保交通投资。围绕公路水路交通建设确保完成投资45亿元并按55亿元进行调度的目标,继续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办法按月分解年度建设和投资任务,并将任务落实至县市一级、落实到项目一线。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前期工作促开工,在建项目促进度,继续实施专班机制、调度机制、督导机制、考核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深化上下联动,科学安排时序,确保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
(二)着力提升保障能力。一是提升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能力。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和质量,主动对接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等部门建立协商机制,加快审批进度,切实做好项目资金、用地、环评、水保、林地等要素保障,重点推进榕江至融安、天柱至大龙、天柱至会同3条高速公路和G655从江下江至宰便、G243也耶至丹寨扬武公路等5条普通国道改扩建工程及一批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二是提升行业发展执法保障能力。全面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高执法能力、法治素养、办案水平。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消除改革瓶颈,进一步厘清职责职能,加强信息及装备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四基四化”建设,提升基层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深化跨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持续开展道路运输“两客一危”、网约车等执法整治。三是提升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能力。做好“村BA”“村超”等大型群众性活动、重要时段交通运输安全与服务保障工作,按照“保障赛时、兼顾常态”的原则,加强客流数据分析,全面统筹调度城市客运、公路客运、铁路、民航运力,重点保障观众方便快捷抵离赛事点。加强蹲点督导,强化关口前移,全面排查企、车、人、路、线等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消除道路运输安全隐患,加强对赛事活动举办场地及周边重点区域“打非治违”工作,加大上路巡逻执法检查力度,从严打击非法营运等行为,疏导管控危货运输车辆。
(三)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持续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支持锦屏、天柱等5县开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申报,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打造“最美农村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推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有序运行,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实现辖区管养的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83%以上。二是提升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水平。巩固提升凯里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成果,积极申报第三期县级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支持开行进厂区、进学校、进单位等定制公交,全年新增定制公交线路10条以上,推进具备条件的公交线路向周边乡村延伸,支持农村客运班线参照城市公交运营服务模式实施“公交化”改造。出台推动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提升旅游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统筹谋划好全州“快进”交通网络衔接效能和“慢游”交通网络通达深度。做好高铁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到景区的接驳,加密高铁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全州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直达线路,有序开通3A级旅游景区旅游客运直达线路,开通跨区域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客运线路。优化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布局,通过增设旅游客运专线、开行定制客运线路、优化客运线路布局和运行时间等方式,提升民族村寨、古村古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乡村旅游资源的可达性。引导小微型客车租赁企业在高铁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设置租车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四是深化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加强高速公路环境卫生和文明服务专项整治,强化沿线广告牌清理,推进创建工作提等进位,持续提升服务区、收费站服务质量。
(四)着力强化项目谋划。一是抢抓重大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吃透国家和省级层面交通发展政策,在确保紧扣上级要求及资金投向的大前提下,做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等“新三通”项目储备,待部、省政策出台后,从项目储备库中挑选出更多符合投向的高质量项目,提高争资争项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二是站高望远科学谋划。聚焦全州发展需求,按照有保有增、适度超前的原则,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谋划玉屏至镇远高速公路及G655新增国道剩余路段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争取纳入部省级“十五五”上位规划,夯实长远发展基础。三是着眼当前规划实施。在结合当前规划实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金、用地等因素,重点将必须干、条件成熟的一批“十四五”规划内剩余项目列出项目清单,加大向省厅、省公路局汇报对接力度,争取项目在“十四五”后两年启动实施。加快《交通运输服务从江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3—2027年)》实施,开工孖温大桥等重点项目。把握省厅开展省道网规划修编、编制全省港口布局规划机会,谋划一批重点县乡道升级为省道,一批重点港口码头列入省级规划。加快镇远县城国道改线、乡村旅游1号公路提升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乡村旅游1号公路改善提升工程等一批项目纳入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五)着力加快项目建设。一是全力加快工程进度。高速公路方面,持续做好续建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项目协调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剑黎高速公路项目主线、服务区及固本、罗里连接线建设,争取项目2024年6月建成通车运营;采取“肥瘦搭配”模式与国高项目打捆实施榕江至融安高速公路项目,力争2024年开工建设。普通国省道方面,争取G356黎平界牌至罗团公路在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交工验收,推动G243雷山至大塘公路、G211施洞至台江公路项目业主加大施工要素投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项目2024年建成通车;力争S308黄平东坡至谷陇公路在2024年全面建成;积极配合凯里公路管理局及省公开司加快推进G320下司至麻江大良田、G211镇远大地至小田溪、G210麻江姜家坪至大塘公路改扩建项目建设,力争G243雷山大塘至也耶公路项目在2024年底前建成通车;加快G655从江下江至宰便、G243雷山也耶至丹寨扬武、G242从江长寨至洞头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一季度陆续开工建设。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方面,督促天柱、雷山县交通运输局加快办理天柱坪地至大河边农村道路等2条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正式用地手续,争取项目尽早实现全面开工建设,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支撑。农村公路方面,加强项目统筹调度,指导涉及县(市)加快完成村道安防工程及普通公路危桥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实现开工建设,确保完成省级下达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水运站场方面,督促黎平县加快推进平底、罗里、洪州便民码头项目,确保年内建成并完成交工验收,督促丹寨县、麻江县加快推进丹寨综合枢纽、麻江客运站建设进度。二是从严规范审批项目。在项目招标备案、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办理等行政审批环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严把关,从源头加强交通建设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规范、有序推进。三是推进绿色环保施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完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禁项目未批先建,在施工许可审批环节严格把控,对于未完善项目用地手续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坚决杜绝新开工项目新增违法用地。
(六)着力加快问题化解。一是推进存量违法违规用地整改。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认真履行耕地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谁用地谁负责”原则,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及项目业主承担起主体责任,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服务和监管,自然资源部门加强指导,形成合力,推动全州存量交通建设项目违法违规用地整改取得实效。二是推进交通领域债务化解。进一步梳理交通领域债务情况,全面摸清债务底数,逐一分析债务成因,明确专人开展“两拖欠”治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联系沟通,确保债务化解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推进行业矛盾纠纷化解。深入学习实践“枫桥经验”,完善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妥善处理货车、出租车、公交车、“两新”平台等司机群体利益诉求。
(七)着力加快转型发展。一是推进传统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道路客运企业的转型发展,推进客运企业整合经营,规模化、节约化发展,加大推进定制客运班线、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动具备条件的二、三类班线开通定制服务,增强传统运输方式在新形式、新业态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二是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完成从江县、台江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创建,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在全州推广。积极引导客运站发展“一站多能”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客运站转型发展。三是推进城市公交多元化经营。宣贯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督促地方政府认真执行。推进公交线合理发展布局,通过开辟、优化、重组以及“城乡一体化”、公交+客运“双网融合”、打造定制公交等多种形式织密城市公交网,全面提升公交资源高效利用和公交服务有效供给。支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拓展站台、车身、车厢内等广告业务,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加气、加油、充电、维修等服务。四是引导网约车企业有序发展。认真执行省交通运输厅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升车辆、驾驶员合格率,强化聚合平台经营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定期调度各县(市)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驾驶员许可情况,分析运行指标,通过“黔东南交通”微信公众号每季度发布全州网约车许可情况及风险提示,为拟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人员提供参考,引导网约车市场有序进出。五是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指导全州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0%、新增和更新出租车中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占比达98%以上,支持农村客运站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在客货运输枢纽开展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利用。引导客运、货运企业使用新能源车辆。加快国三柴油货车、采用稀薄燃料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和老旧车的淘汰。
(八)着力强化安全监管。一是强化本质安全。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11座,实现国省道、农村公路存量四、五类危桥动态清零,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68公里。推进“平安渡运”,改造提升码头、渡口16个,更新营运船舶84艘。全覆盖开展渡口安全状况评估,分类制定处置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实现高风险渡口应撤尽撤。二是强化专项治理。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加大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落实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加强高风险路段、“三客一危一货一网”、水上运输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夜游船、客渡船等重点船舶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推进科技治超和“三客一危一货一网”智能化监管,推动智能监管向农村客运、重载货车延伸。协调落实铁路沿线、民航机场属地安全环境治理责任,加强公铁并行交叉路段和非法人行过道整治。三是强化质量安全。深化“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和推动“平安工地”覆盖率达100%,推行设计、生产、施工班组标准化,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四是强化应急能力。紧盯汛期、冬季等极端天气节点,完善预警预防和应急指挥体系。优化州、县两级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立州、县联动支援机制,强化日常应急实战演练、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提升处突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做到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机械准备到位、人员提前到岗,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九)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一是深化学习强党建。推动主题教育常态长效,不断推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夯基工程,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将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的党建品牌,夯实“星级支部”创建成果。纵深推进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两个群体党建”,建立健全行业党委实体化规范化运行机制,以党建引领道路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扬清风。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注重干部职工家庭家教家风引导教育,不越高线、把住红线、守牢底线,严防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现象在交通运输系统发生。三是较真碰硬转作风。聚焦效能建设,倡导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简文,下大气力精文减会,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减少机关经费支出,规范办公用品配备、采购和领用,带头过“紧日子”。优化干部考评方式,激发工作主动性,让干部勇于干事、担事、成事,拣重担子挑、找硬骨头啃,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干部”混不了。四是不断提升软实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严抓实保密工作。创新构建多渠道、多形式行业宣传矩阵,鼓励交通题材文艺创作,讲好新时代交通故事。完善行业政务信息管理、信访维稳和网络舆情应对三项机制。持续高质量推进离退休、交通战备、行业工会、史志年鉴、后勤服务、工青妇、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
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
202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