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

来源: 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 2023-04-12 11:52

2022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指导和州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州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落实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的重点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完善全州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力以赴为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2022年交通运输工作情况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交通运输防线。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州相关工作部署,各级交通战线干部职工勇毅逆行,冲锋在前,牢牢守住交通场站防线。全面压实运输企业、客运场站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推进交通行业风险职业人群身份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州-县(市)-企业-个人的分级风险人员管理系统。落实全国、全省、全州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部署,抓实物流保通保畅各项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全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强化运输服务保障,调配80余辆中大型客运车辆有序完成驰援海南、贵阳、毕节等地疫情防控医疗队伍运输任务;交通保障队伍奋战在抗疫一线,有效应对三穗县疫情,调集运力开展阳性病例闭环转运、社会人员转运及保障物资运输等各项工作,助力三穗抗疫即战即胜。尤其是接到贵阳市隔离人员返筑转运任务后,州、县两级迅速建立战时指挥体系,以办公室为家,加班加点调度,连续奋战7个日夜,殚精竭虑,慎细慎微守护转运工作安全,圆满完成1689名解除隔离人员返筑转运工作任务。11月份以来,根据国家和省、州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认真组织抓好贯彻落实,坚决杜绝“层层加码”“一刀切”等情况发生。

(二)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全州累计完成交通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4.56亿元。高速公路方面,全州在建高速公路2条148公里加快推进,其中,雷榕高速总体形象进度85%;剑黎高速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总体形象进度63%。国省道方面,我局已建成G551重安江至洪水塘公路(大风洞至炉山段)及S103施秉打础岩至镇远羊场公路并完成交工验收,同时,G356黎平界牌至罗团公路正式用地手续及施工许可已正式获批,并已实现全面开工建设,G211施洞至台江公路控制性工程已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农村公路方面,建成台江台盘至凯里凯棠等一批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全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达到98个;省公路局下达我局2022年危桥改造任务71座(含2021年结转续建13座),全年已建成73座(含2021年结转续建13座);省公路局下达2022年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计划任务762公里并全面建成。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我州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2名,荣获“2022年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市(州)”。水运站场方面,清水江平寨航电枢纽于2022年3月21日实现并网发电,并于2022年12月6日完成交工验收;清水江旁海航电枢纽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总体形象进度已达100%,并于2022年6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

(三)着力提升公路管理养护水平,示范创建工作捷报频传。强化公路日常巡查和小修保养,争取到位省级日常养护资金5601万元,争取到位州级日常养护资金3683万元,落实县级日常养护资金5524万元,管养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78%,达到省级要求。将“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申报列为2022年省委深改委“一市一示范”重点改革事项,围绕“路长制、创新养护生产模式、美丽农村路、资金保障、政府考核”五个试点主题,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灾毁保险制、管养“双路长”制、优质资源反哺制等一批先进管养经验,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认真落实罗强书记在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州”的工作部署,编制印发《黔东南州2022年“美丽农村路”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凯里、黄平、三穗、剑河、丹寨、台江6个县(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我州成为第3个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的市(州);黎平、榕江2个县被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单位并完成全国公示。加大新时代“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力度,完成沪昆高速剑河温泉服务区(双向)、厦蓉高速肇兴服务区(双向)“司机之家”建设,全州累计打造四星级服务区9对,创建省级示范收费站7个、省级优秀收费站7个、文明大道2条,高速公路优良率达100%。

(四)着力助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估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交通融合发展。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统筹专项资金用于公交专用道等项目建设,助推凯里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顺利通过验收,获省厅第一期奖励资金500万元;剑河县获得县级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行动一次性奖励资金200万元,积极组织申报“贵州省第二期县级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示范城市,天柱县成功申报并获得省级前期奖励资金48万元。创新开通凯里至都匀跨市(州)城际公共交通路线,成为全省第一条连通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公交线路,深受群众好评。引导传统客运企业转型升级,强化道路运输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点到点,门到门”的道路旅客运输发展新模式,支持和鼓励凯运集团及其子公司大力发展定制客运,完成9条客运班线定制客运备案。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进“交邮融合+”助力示范创建,依托交通运输、邮政快递等资源,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助企纾困促进市场主体壮大,积极争取省级补助农村客运补贴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共计8493万元;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发放交通物流再贷款79笔,贷款金额4416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全州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增、更新车辆1993辆,新能源车辆占比达92.12%,超额完成省级下达80%的目标任务。落实动态监控主体责任,全州货物运输企业电子运单覆盖率达100%,动态监控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州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53.49亿吨公里,同比下降24.7%。其中,完成公路客运量1974万人、旅客周转量158289万人公里、货运量5588万吨、货物周转量519057万吨公里;全州完成水路运输总周转量276.76万吨公里,同比下降21.7%。其中,完成水路客运量58.601万人、客运周转量811.65万人公里、货运量0.3109万吨、货运周转量6.206万吨公里。

(五)从严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巩固依法行政工作成效。以提升执法队伍素质为着力点,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在全省行政执法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加强日常监管执法,结合行业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开展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三年整治行动及“路面治超”等工作,强化重点水域执法督导,州级综合交通执法部门抽派干部长期在三板溪库区柳川码头蹲点开展督导工作。2022年以来,全州道路运输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44124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745辆次,检查车.辆90246台次,检查企业6310户次,查处违法行为4779起,处罚金额1422.78万元;开展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联合执法1976次,检查涉及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车辆364辆;约谈危险货物运输企业28家次,对贵州永冠、贵州山水等4家运输公司实施限期整改、停业停产整顿。全州开展水上交通执法警告28起、简易程序处罚26起、一般程序案件12起,罚款2.05万元。深化货车“百吨王”专项整治,与公安交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进行精准查纠,查处违法超限车辆1123辆,卸载货物8511.91吨。

(六)全面加强交通行业安全监管,交通运输行业平稳可控。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全州及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抓局长、局长抓”和“抓企业、企业抓”这个根本,压紧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这个关键,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狠抓安全生产隐患“双排”工作,全州交通运输行业累计组织检查11889组次,检查企业11626家次,排查安全隐患2439项(重大隐患0项),已整改2430项,整改率99.6%。狠抓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超限超载治理、运输市场整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综合治理、危险化学品集中整治等工作。狠抓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党的二十大期间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网格管理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党的二十大期间交通运输“零”事故,获评“党的二十大期间黔东南州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狠抓铁路沿线及机场周边环境治理,路地双方联合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督查工作,累计排查隐患112处,整改销号112处,整改率100%;认真落实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双段长”制,其中路地双方创新“双段长”合署办公机制得到成都局集团公司和省厅的充分肯定,向其他市(州)推广。

二、亮点工作及成效

(一)全州“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进一步实现提质扩面。2021年12月,罗强书记在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州”,2022年,我局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州为总目标,编制印发了《黔东南州2022年“美丽农村路”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凯里、黄平、三穗、剑河、台江、丹寨6个县(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黎平县、榕江县被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单位;其余8个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示范创建成果,已于11月16日完成省级复核。截至目前,我州“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达3个,并成为第三个实现省级示范县全覆盖的市州。

(二)打破传统行政管理区域限制开通跨市(州)城际公交。凯里至都匀公路建成通车以来,黔东南州与黔南州交流进一步增强,为协调推进两地三县(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带动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缩小城乡运输服务差距,解决沿线群众出行需求。黔东南州积极与黔南州沟通协商,多次深入沿线实地走访调研,了解群众诉求和沿线经济发展现状,经双方充分调研和协商就凯里至都匀开通公交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框架协议。在州级发改、财政、公安、应急等部门以及沿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认真开展听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完善合法性审查、公平性竞争审查等程序,报经州人民政府同意,2022年1月14日正式批复开通凯里至都匀城际公共交通线路。该线路成为全省第一条连通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公交线路。

(三)全力支持凯里市完成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工作。2017年8月,凯里市成功入列“十三五”期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经过近5年努力建设,凯里市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不断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完成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具备验收条件,于2022年7月向交通运输部提交验收申请,10月21日至23日,通过交通运输部现场验收,目前已获第一期国家公交都市补贴专项奖励资金500万。

(四)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成功创建国家级节约型机关。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推动党政机关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我局以单位节能降耗为主题,积极创建“节能环保办公区”,通过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控制各项非生产性支出,促进全局各项服务保障向节约化、效能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机关节约高效运转。2022年10月25日,我局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要素保障还不到位。重点项目建设缺钱、缺地问题愈发突出,凯都、三镇快速通道PPP项目政府付费来源缺乏,续建国省干道项目省级统筹融资贷款到位不足。项目用地新旧问题并存,全州2022年计划新开工项目普遍存在占用基本农田,由于缺少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项目难以加快办理正式用地手续和实现开工,影响投资任务完成。

(二)行业管理还有差距。运输行业仍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管理部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手段单一,随着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跟不上发展需要,发展过程中运营不规范、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逐步显现。城乡道路客运供给总量和通达深度不够,不能满足城乡居民便捷出行的需求,尤其是不能满足部分农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服务差异巨大,网络不协调、衔接不够顺畅。

(三)执法要素保障不足。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之后,执法机构人员划转不到位,执法人员编制不足,目前全州交通运输执法人员编制数566个,在编人数476人,因抽调、驻村等原因实际在岗仅267人,与全州国土地面积、农村公路里程、运输车辆数量极不匹配,人均管理农村公路里程130余公里、车辆150余辆,执法点多、线长、面广,执法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同时,执法经费无保障,州、县两级交通执法机构自2019年组建以来,未将执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执法经费从办公经费中支出,造成办公经费、执法经费两头不足,影响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交通项目谋划,全力抓好计划争取和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纳入省“十四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紧紧围绕省级交通规划,加快推进以榕江至融安、天柱至会同等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纳入省规划盘子的30个项目部分提前至2023年实现开工建设。二是加快谋划一批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计划。结合我州实际,认真谋划储备以天柱至榕江、凯里至贵定(三元)等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争取在省级规划中期评估调整时纳入上位规划,力争在“十四五”中后期启动建设,获得持续的投资支撑。三是全力做好国道改造、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谋划及前置要件办理工作,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争取将更多项目列入省级计划盘子,尽早启动建设。

(二)坚持项目建设抓手,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积极探索交通建设项目用地改革,扩展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建设要素保障,确保全州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尽早建成发挥带动作用。一是围绕雷榕高速既定通车目标,做好建设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加快完善剑黎高速前置要件报批工作,推动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形成大干快上的建设局面。二是积极协调贵安高速项目公司尽早进场施工建设岑巩平庄至龙田、天柱坪地至大河边、锦屏茅坪至锦屏县城、西江至营上等4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三是加强向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汇报对接,争取在下达国省干线、农村公路、水运站场等项目建设计划及资金安排方面给予我州倾斜支持,并着力抓好项目实施,确保按时完成省级下达建设任务。

(三)狠抓运输行业管理,确保交通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客运企业监管,构建优质高效的客运体系。加快推动定制客运发展,推动传统客运转型升级;深入实施道路运输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城乡客运资源整合,城市公交线路向郊区延伸,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继续推进公交示范创建,切实提升城市公交服务能力和运行服务效率。二是强化货运企业监管,构建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体系。支持货运物流企业做强做优,加快推进货物多式联运发展,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业务模式,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村物流集约化发展,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三是强化综合行政执法,推进平安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强道路、水路运输执法检查,强执法防事故,严守安全底线,不越纪律红线,全力推进各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道路、水路客运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和危险货物运输违法行为,铁腕治超,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序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四)狠抓行业安全监管,确保全州交通运输行业持续平安稳定。强化宣传教育,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压实安全责任,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化“双排”工作,把安全隐患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抓好信访维稳,加大运输市场秩序监管,妥善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严格落实保障民工工资8个100%制度,全力做好民工工资拖欠化解工作。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